明堂、天堂、应天门、定鼎门......漫步洛阳,这些响亮的文化名片总能不期而遇,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他挥舞手铲的身影。10日,洛报融媒记者在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内的太平公主宅院旁,见到了工作中的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张如意。
今年59岁的张如意,常被称作洛阳考古的“黄金技师”,38年的考古发掘经历,让他对洛阳的各类遗迹如数家珍。
1984年,为配合正处于热潮之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洛阳中心城区的考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借此机会,21岁的张如意进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工作。而他参与发掘的第一个地点,就在曾经的洛阳印刷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明堂区域。作为一名新人,能在隋唐洛阳城的核心区域参与发掘工作,张如意说,他很幸运。
张如意在正平坊遗址发掘
此后,张如意的工作就绕不开这座深埋于城市车水马龙下的隋唐洛阳城了:1986年发掘明堂遗址,1987年发掘乾元门遗址;1990年发掘应天门遗址;1992年发掘履道坊白居易宅院遗址;1993年发掘上阳宫遗址;1996年发掘宣仁门遗址;1997年、2007年分别两次发掘定鼎门遗址;2008年再次参与发掘明堂和天堂遗址......在此过程中,气势恢宏的盛世隋唐洛阳城逐渐在世人眼前清晰,张如意也从那个对辨土色、画地层面露难色的考古“新人”,成长为众人口中“熟练的老师傅”。在此期间,他参与发掘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和洛阳宋代衙署庭院遗址还分别获评了当年的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张如意来到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他的工作重心从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区转向了里坊区,他也有机会参与到更为广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彼时,正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重要时期,张如意自然参与其中。2014年,他因在大运河和丝路双申遗中的贡献,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快到退休的年纪了,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考古发掘经验对年轻人倾囊相授,让洛阳丰富的历史遗存在他们手中得到更好的发掘、保护、展示和利用。”张如意说,多年在考古田野一线以及参与境外发掘的经历,让他对洛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同时,他也对文明起源这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他正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希望未来自己也能在这个领域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