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2600年前戎人墓地,实证中华民族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2/06/14浏览量:

西北戎人的墓葬,为何出现在中原腹地?独特的车马摆放形式,背后蕴涵着怎样历史信息?……2022年6月13日16时,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考古洛阳·读懂历史”系列直播活动第二场在伊川徐阳墓地进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吴业恒揭开了陆浑戎的神秘面纱,讲述了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


1.jpg



吴业恒在直播中透露,徐阳墓地的发现最早源于一通报警电话。      2013年6月,有群众举报称,伊川县徐阳村南的顺阳河南岸有盗墓活动。接到举报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立即派人勘查现场,发现十余处盗洞,并将盗掘情况报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      同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徐阳墓地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自此,陆浑戎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吴业恒介绍,在徐阳墓地,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马牛羊头蹄殉牲习俗,这种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戎人或狄人的埋葬习俗,此前在中原地区从未出现过。此外,小型墓葬中流行的单耳罐随葬也具有典型的西北地区戎人文化特征。      

“这是徐阳墓地与周边同时期文化相比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徐阳墓地主人物质、精神文化在墓葬中的反映,是其独有的民族记忆和精神烙印。”吴业恒说。      尽管如此,徐阳墓地大型墓葬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依然具有明显的文化融合痕迹。比如,吴业恒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M15高级墓葬及其陪葬车马坑的发掘情况。其中,在摆放着6匹马3辆车的车马坑中,目前尚未出现头蹄葬等戎人丧葬特征。这一现象表明,墓主人的精神文化已经受到周文化的强烈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民族信仰及习俗几乎完全消失。     

 吴业恒说,徐阳墓地作为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戎人遗址,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画卷。      “‘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看似一个弱小民族命运的缩影,实则是中华文明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过程。陆浑戎被灭国后,其后裔依然生活在伊洛河流域。两汉时期,国家在陆浑戎故地设置陆浑县,这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陆浑戎留下的痕迹。”吴业恒说。      如今,陆浑戎文化的烙印已嵌入中原大地,伊川、嵩县仍有陆浑村、陆浑关、陆浑山、陆浑水库等地名。陆浑戎的后裔也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因此陆浑戎成为中华姓氏“陆”姓的源头之一。      

本场直播在洛视频视频号、洛视频抖音号、考古洛阳视频号、腾讯新闻、央视频、文博中国视频号、洛阳晚报视频号、文博圈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播出。      直播中,“6马3车,属于什么级别”“陆浑水库与徐阳墓地有关”“文物发掘需要脑洞大开”“徐阳墓地的发现源于一通报警电话”等话题引发网友讨论,如果您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可在新浪微博搜索话题#考古洛阳,读懂历史#,参与本次系列直播活动的讨论。


扫码同步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