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考古学家夏正楷教授一行莅临我院苏羊遗址指导考古工作

发布日期:2021/05/19浏览量:

2021年5月17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小虎一行来到我院苏羊遗址考古工地指导工作,我院院长赵晓军、副院长薛方等人陪同。


1 (1).jpg


专家实地察看遗址


1 (2).jpg


专家现场听取工作人员汇报


环境考古学


环境考古学(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是以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为理论基础, 采用文理科相结合的手段, 探讨古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阐述古人类及其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环境背景和动因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对环境变迁规律的研究,认识环境演变过程中,地质、地貌、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活场所的选择、变更、迁徙所造成的影响。

苏羊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从仰韶中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是河洛地区迄今发现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遗址之一。该遗址所蕴含的丰富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对研究河洛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环境、气候、水文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夏正楷教授一行实地察看了苏羊遗址的保存现状、相关遗迹和古地质地貌情况,现场听取工作人员关于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夏正楷教授对苏羊遗址下一步在环境考古结合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 (3).jpg


专家现场讲解


1 (4).jpg


专家现场察看遗址地貌



首先要树立环境考古的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环境对于遗址的形成、发展以及消亡的重要作用,具体到苏羊遗址,我们要重点关注不同时期洛河河道变迁以及水位变化对遗址分布范围的影响;其次,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遗址区内断剖面的利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相关环境、水文信息,力求更加全面地阐释遗址的内涵;最后,夏正楷教授鼓励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扬老一辈考古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动手,多思考,多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扫码同步到手机